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同时,“逆全球化思潮”强势来袭,欧美发达国家在去工业化之后又开始纷纷高举再工业化大旗,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制造业回归……针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进化的方向,本刊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研究员,让我们一同关注我国的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
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一
付保宗告诉我们,早在2010年,中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8年,以当年美元价格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高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和,占世界的比重达到28.2%,有超过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支撑了我国世界大国地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2019年9月1日,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出席2019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时披露,我国制造业企业平均利润仅为2.59%,低于500强的4.37%,更远低于世界500强企业的6.57%。这说明,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
而就我国制造业发展形势,付保宗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总体仍然表现为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并且随着形势变化,几个矛盾日益凸显。
(一)供给质量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一方面,部分产业尤其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大量低端无效供给仍未出清;另一方面,一些关键领域受制于人,部分高端装备、重要零部件和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集成电路、核心软件等方面尤为严重。我国消费品产量连年增长,但优质、安全产品供给却相对不足,境外消费、“海淘”购物不断增长。我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存在偏差。
(二)粗放模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当前,全球气候风险正在明显加剧,坚持走绿色安全发展之路、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必然选择和迫切任务。尽管我国制造业能源资源利用和环保水平正不断改观,传统粗放发展模式仍未根本改观。目前,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三倍以上。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三)企业实力与开放竞争的矛盾
未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性明显上升,开放大局下我国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提升企业内在实力势在必行。而目前,我国除少数垄断性行业外,很多制造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从属地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而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产业掌控力的企业明显缺乏。而且,一些内资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偏于保守,缺乏现代化经营理念和国际视野,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国际化市场变局。
(四)人力资源与高端发展的矛盾
尽管我国每年有近900万人的大学毕业生,加之农民工、退役军人、去产能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人力资源总量十分可观,但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比,高端和技能型人才供给仍然严重不足。2017年,我国每百万人R&D研究人员仅1235人,而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2016)已分别达到5036人、5305人、7514人和4256人。
(五)产业生态与创新升级的矛盾
尽管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制造业发展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9年,我国总税率占商业利润的59.2%,比德国和日本高出10几个百分点,比韩国和美国高出20几个百分点。我国劳动税和缴费占商业利润的46.2%,比德国和日本高出20几个百分点,比韩国和美国高出30几个百分点。
此外,我国企业退出效率仍然偏低,2019年,我国企业完成破产平均需要1.7年时间,高于德国(1.2年)、日本(0.6年)、韩国(1.5年)、美国(1年)。由于退出渠道不畅,市场出清进展缓慢,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时常出现,阻碍了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对制造业升级和健康发展形成制约。
向高级化、数字化、绿色化突破
那么,基于现有条件,中国的制造业要乘何东风,拟应对挑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付保宗给出了答案。
(一)产业结构高级化面临突破
目前,我国制造业结构高级化趋势开始显现,产业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度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度仍然较低。201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在制造业的占比为29%,而美国(2016年)、德国(2015年)和日本(2014年)装备制造业占比分别为36.7%、51.7%和39.5%。2016年,我国机械和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24.5%,而德国、日本、韩国、美国同年的机械和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4.1%、39.6%、48.7%、28.9%。尤其是诸多高端装备仍严重依赖国外供应,价格高昂且受制于人。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竞争位势进一步提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作用下,制造业结构高度化有望提速,产业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度将逐步上升。
(二)产业数字化将不断纵深拓展
近年来,新科技和产业革命风起云涌,世界各国纷纷抢滩布局数字经济。目前,总体上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仍在起步期,地区、行业、企业间发展很不平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制造业“机器换人”进程将有所加快。未来,数字化革命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将走向双向融合。随着数字技术进一步突破,通过跨领域、跨区域互联互通、融合互动。帮助生产商利用目前尚且无法进入的市场,在更广泛范围内实现产业要素资源更高效、更精准的优化配置。数字化将带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发展,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三)产业绿色化成大势所趋
联合国首席经济学家埃利奥特·哈里斯曾强调:“我们迄今所认为的长期挑战,如气候变化,已成为眼前的短期风险。”针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推动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空前高度,加快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蔓延给产业发展带来诸多变数,并可能导致产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未来,我国制造业结构、质量和效率将面临深刻变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在步入窗口期,只要加快优化产业生态,大力激发创新动能,中国制造有望突出重围、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