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大转变,业内人士称未来制造业将会大规模流出中国,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受到撼动。
众所周知,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这个词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商品标签上。从去年起,关于中国制造业的流出的消息层出不穷,比如中国部分工厂开始转移到东南亚国家,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更是让中国制造业举步维艰,工厂纷纷停产停业,专家预计会有20%-40%的科技制造业将会流出中国,难道中国引以为豪的制造业要开始走下坡路了吗?
不可否认的是这次疫情的确对制造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不久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呼吁在华美国公司考虑把中国工厂迁回国内。关于转移资产包括工厂,设备和基础设施都将由美国政府承担。同时日本政府未来避免对中国产业链的过度依赖,也出资22亿美金鼓励日企撤离,帮助日本企业将海外生产据点撤回日本国内。近年来中国人力等各方面成本上涨,日本提出"中国+"的策略,将生产据点分散开。
中国经济遭遇挫折,但制造业并不会移出
因为疫情的影响,中国的制造业确实停工了较长的时间,好在现在国内疫情迎来"春天",大部分企业正在复工恢复生产。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的生产环节相互依赖度非常高,国外的疫情还在持续升温,虽然中国开始复工了,国外又开始停工,一环扣一环从而导致中国部分企业恢复较慢。简单来说就是,国内国外哪个环节出错了,其他地方都会受到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在全球疫情真的过去之前中国的生产很难恢复。
但是制造业并不会因此大规模的转移,关键就在于中国制造业超强的供应链网络。中国现已具备十分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着联合国所有工业分类,其中包括39个工业类别,191个中等类别和525个子类别。而且,中国不仅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还拥有最大最全的基础设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道路、铁路、港口等物流设施。中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4.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国港口就占了七个。
关于制造业的转移地点主要是东南亚和印度。首先东南亚的如菲律宾、印尼群岛国家的物流成本非常高,制造业的集聚效应起不来,虽说东南亚陆地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但是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就制造业来说,只有越南和泰国有实力与中国竞争。
虽然反全球化的趋势正在逐渐蔓延, 企业经营者们正在想办法解决"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风险,虽说未来还会面对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是中国制造业多年来打下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轻易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