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7094686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国内资讯正文

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已来 转型加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02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374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是一个受到利好影响偏多的行业。”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蔡远尘对南都记者说,“这不是说疫情没有带来负面影响,但总的来看好的因素比较多。”

疫情对于人工智能行业的影响是一体两面,对于人工智能企业自身来说,疫情带来的员工复工管理问题、供应链上游供应问题、资金压力等实际困难应对起来并不轻松。但与更多企业头疼的市场问题不同,人工智能以其技术的在线、替人、提效等特有属性,在疫情期间迎来了一轮需求爆发,并在各行各业、社会各个领域展开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供应链等三大问题较为突出

“我们低估了疫情的影响。当时(我们)预计小米发布会可能没法现场进行,但万万没想到春节假期会延后。”深声科技创始人及CEO周俊明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疫情给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深声科技是一家2018年在广州创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年前成功拿下小米公司的需求标的,用其研发的声音克隆技术为小米AI助手“小爱同学”开发重要功能。然而受疫情影响复工推迟,给企业在发布会前与小米的技术对接带来了挑战。

除了打乱企业原有的计划,在新增需求下供应链问题也很突出。“我们当时把公司所有库存的9台机器人都支援给了疫区前线。”广州人工智能企业赛特智能CEO李睿说。早在大年初三,赛特智能研发的配送机器人就已赴广东医院“上岗”,公司技术人员也在加班加点做研发调试。2月1日,第一批4台机器人到达武汉,深入隔离病区支援医生工作,在汉口医院还被网友拍成视频成了“网红”。但直到2月中旬,受到上游供应链未开工的影响,公司一直只能使用库存的9台机器人,已完成开发的测温机器人生产也受到了限制。

另一家广州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奇智也遇到了类似问题。“我们的视觉研发团队有很强的实力,春节期间就加班加点,准备为日后企业复工需求研发基于人脸识别功能的测温一体机。”创新奇智华南区总经理何庆说,然而,尽管研发人员实力过硬,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件备货不足给研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客户的复工时间大大推迟,(这次疫情)多多少少影响到了我们的业务推进、项目实施等进度。”

和深声科技、赛特智能、创新奇智一样,面临疫情带来突发情况的人工智能企业还有很多。据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蔡远尘介绍,由于人工智能是一个新兴产业,除部分转型企业外,为数不少的初创型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包括资金问题、供应链问题和人员管理问题。

“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需要资金投入,而疫情当下融资难度较大,我了解到一些相关的创投基金现在也比较有压力,投资会更加谨慎,所以对现金流储备不是很充足的企业来说可能会比较难。”蔡远尘说,此外供应链上游企业普遍存在原材料短缺、生产停滞、物流时效等难题,而远程办公只可解燃眉之急。长期而言,员工效率、斗志和安全都无法保障。

“钢铁直男”在抗疫中得到肯定

尽管遇到种种困难,但与许多其他行业企业受疫情影响面临订单减少等市场问题不同的是,在此次疫情中,用人工智能技术协助疫情管控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已经成为从政府到企业的共识。

“人工智能是比较全面的一个行业,它更多依赖的是核心的计算技术。我想这次疫情其实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发展机遇。”周俊明说,例如疫情期间人们因被隔离在家,对有声读物的使用需求迅速增长,深声科技的智能语音服务也通过这样具体的产品形态继续落地。

而用李睿的话来说,他们研发的机器人“就是奔着疫情一线痛点需求去的。”在感染风险最大、工作最为繁重的隔离病区,机器人可以明显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接触次数、减少医护人员劳动强度,而且机器人参与工作本身不需要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又可以节约物资损耗。因此机器人应用得到了前线广东省医疗队、武汉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一致肯定。

对患者而言,在隔离当中需要关心和温暖的他们,又希望避免与他人接触导致传染,这种矛盾的需求或许也能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涛回忆,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投入使用的配送机器人有一个场景让他印象深刻,一位年纪比较大的患者在取完餐之后不停地对着机器人说谢谢。“机器人虽然平时看起来是个‘钢铁直男’,但在疫情当中却能为患者带来一点温暖。”

在疫情高峰期间,人工智能以医院配送机器人、远程医疗、辅助科研攻关等方式参与抗疫一线。而在国内疫情高峰过后,面对企业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特殊需求,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更是在智能测温、智能防控、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应用场景爆发。

疫情防控新理念催生新的消费市场

面对市场机遇,不少人工智能企业在原有成熟智能产品基础上,针对疫情特殊需求进行快速研发及应用,也扩展了新的市场和用户群体。

2月12日,在广州天河科技园的林荫道上,一台极飞科技研发的防疫无人车徐徐驶过,车上搭载的气流喷雾机转动自如,可以精准定点喷洒,每小时消杀面积能超过6万平方米。来到猎德幼儿园,通过防疫无人机和防疫机器人相配合,仅用短短5分钟,就完成了幼儿园近8000平方米户外区域的消杀工作,替代了4-5名工作人员几个小时的工作量。在此之前,极飞科技主要以农用喷洒无人机而著名。

对于拥有创新基因的人工智能企业来说,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也在一一被解决。周俊明说,自1月31日开始,公司内部就开始讨论怎么利用互联网资源持续加速项目实施:“我们启动紧急预案,通过远程工具完成开发、联调、测试工作。周围的公司还没复工,我们就已经在线上开工了。”

“我们的小爱同学也升级了,它现在可以定制声音。”2月13日下午,受疫情影响的小米发布会首次以纯线上形式举办,雷军在发布会上一如往常介绍产品新的“黑科技”,而小爱同学可以定制声音和唤醒词的新功能正是由深声科技研发。

“得知我们的生产需求,政府帮忙协调了上游原料企业复工复产,这对我们是非常关键的帮助。”李睿告诉南都记者,随着供应链问题的解决,企业产能不仅得以恢复,还将为满足生产疫情防控产品需求而进一步扩大。据他预计,机器人产能即将达到月产数百台。

蔡远尘认为,立足中长期看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机”大于“危”:疫情有需,催化了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新习惯新理念的产生,人工智能技术在治安管控、疾病防治、文化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加速渗透。

“经过这次疫情之后,用户会深入体会人工智能服务的便利性和科学性,人工智能不再是一个仿佛未来科幻般的概念,而是‘未来已来’,这将有利于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推广。”他说,从商业角度来讲,这次疫情也会促进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公司的订单量增加。“企业如果能熬得过去,将会迎来一波新的转机。”

周俊明也认为,“疫情会加速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发展。比如武汉方舱医院里面无接触式的送餐机器人,其实以前有些酒店也有,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而经过这次疫情,人们会逐渐认同这种无接触式的配送是更好的。”

周俊明认为,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此次疫情会让人们更加认识到这项技术的潜力。何庆对此也表示同意:“经此一疫,大家会更加主动地拥抱数字化和在线化,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正能够辅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未来已来,技术整理构建的好时机

面对疫情下新的市场机遇,政府层面也对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大力支持。早在2月4日,工信部科技司就发布倡议书,呼吁“攻关并批量生产一批辅助诊断、快速测试、智能化设备、精准测温与目标识别等产品”。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2月19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随后,各地纷纷以出台相关政策或征集人工智能产品的方式支持AI“战疫”。

不过,作为一个新兴高科技行业,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有其发展节奏。

从2019年推出的相关产业政策来看,目前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处于由早期研发为主向推动产业融合应用的发展阶段。疫情带来的突发性需求爆发能否持续,以及能否很好地抓住机遇,是人工智能行业企业即将面临的课题。

“对于全产业链来说,这个市场机遇都是突发的,所以对于还处在创新阶段的产业来说,如果要求全产业链方面一起快速提升,我觉得是比较困难。”在蔡远尘看来,在广州人工智能企业中,机遇最为突出的也许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转型探索的成熟型企业,“在这种时刻,大型龙头企业就凸显出它的价值跟作用。它们有原有的成熟生态和资源,包括健全的资金脉络。同时这一次疫情需求为它们打开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会加快企业人工智能方向的转型速度。”

据中国电信全资子公司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21CN)党委书记林有宏介绍,大年初二,他们就向全国用户推出免费版企业云盘服务和免费的疫情信息收集模板服务,疫情期间还开发了“翼健康”、“天翼看家”等产品,迅速统筹医疗、社区资源,展现出大型企业的资源和生态应对能力。

“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政府率先投入资源,更多的中小企业就会自然参与进来。”蔡远尘认为,当此之际,由龙头企业牵头,将其他优秀的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型企业通过合作、投资乃至收购等方式,融合到龙头企业成熟的产业生态中,是产业融合方面的一个价值体现。

如今,疫情带来的市场需求将催化人工智能行业向前发展已成为这个行业企业的一项共识。而这种新的市场机遇将会催生出很多产业,这也是一次技术整理构建的机会。与此同时,政策机遇也在加码:3月30日,被称为广州数字经济“1号文件”的《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在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新政共推出22条具体举措,加速重点领域向数字制造和数字服务转型升级。再加上此前于2月21日发布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迎来新一轮政策风口。

对此,蔡远尘提醒:“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同时扛过困难和抓住机遇,才能迎来更好发展的春天。

“我们倡导政府用好产业基金,支持鼓励技术跟产业对接的环节,让技术企业能够更好地去拥抱产业,之后也能够更好地接上社会资本。”

——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蔡远尘

同题问答

市场融合应用是人工智能 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南都:你认为这个行业最需要作出何种改变?

蔡远尘:其实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的发展还没有一个定势,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改变。我觉得这个行业更需要看怎么样有更好的路径去发展。目前来看市场融合应用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但也不能说不需要核心技术研发,等我们在应用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缺乏的各种东西,还会不断去补充改变。

南都:你对政府的扶持政策有何建议?

蔡远尘:在资金方面,因为目前作为资本来说可能会偏快速思维,优先去采用一些可以快速市场化、快速回报的企业,这对目前人工智能正常的发展状态可能会有一些影响,所以我们倡导政府用好产业基金,支持鼓励技术跟产业对接的环节,让技术企业能够更好地去拥抱产业,之后也能够更好地接上社会资本。

南都:可否用一句话给同行加油?

蔡远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定位经常说到一句话:“赋能万物,未来已来”。我们的未来可能就是在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过程中,打造出全新的生活模式、全新的价值观念,都会有全新的变化。

企业心声

普渡科技创始人张涛:“机器人平时虽然是‘钢铁直男’,但在疫情当中也能带来别样的温情。”

深声科技创始人及CEO周俊明:“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是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所以应该承担更多一些责任。”

21CN党委书记林有宏:“人工智能行业在本次疫情中所体现的优势和高效,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社会投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