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事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尤其在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形势下,亟须将制造业作为复工复产的重中之重,加快恢复制造业生产秩序,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制造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经济大省、市场大省,当前应按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要求,坚定不移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聚焦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制造强国版图中发挥浙江制造的“排头兵”作用。我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五管齐下”:
把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浙江经济真正迈入内生性增长轨道的关键所在。从当前的浙江来看,“应用端”和“产业端”比较成熟,但“创新端”和“基础端”不够强,原始创新、高新尖技术、创新能力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跟跑”阶段,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对此,应瞄准国际高端科技和产业创新前沿,以更大的力度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信息通信、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具有优势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无人区”迈进,逐步摆脱对国外技术和装备的过度依赖。
大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助推企业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高水平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要发挥领军型企业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头雁效应”,建立上下游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创新组织模式;同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专精特新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利益分配机制,跨过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打破影响科技创新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激情。
把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作为重要战略
当前,全球经济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呈指数型、井喷式增长,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同时也为制造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跃升提供了新的机遇。浙江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亟须紧紧把握全球经济数字化浪潮的窗口期,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中心,促进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数据强省”和“制造强省”双引擎驱动。
要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以及块状经济数字化改造提升,全方位支持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围绕基础型、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服务型五大数字经济领域,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等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全方位构建智能制造体系。
要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撬动点,支持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打造综合性工业云平台服务企业,促进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上云”,让更多企业插上“云”的翅膀。
把打造标志性产业链作为重要抓手
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不强已成为影响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竞争十分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又对我省制造业造成了一定冲击,浙江制造要在国际先进制造格局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抢抓机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必须全方位高度集成耦合,构建起高效、稳固、富有弹性的网链结构,通过大规模定制和专业化协同形成国际竞争力。
结合全球产业链分工以及浙江制造的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产业集中度高、产品集成度高、生产协作度高的优势产业链,既包括新能源汽车、数字安防、绿色化工、高端装备等优势制造业,也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制药等新兴制造业,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价值链的控制力。
树立“强链、补链、延链”思维,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推动更多制造业集聚集群,提升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等标志性产业平台的能级,前瞻性建设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之江实验室、梦想小镇等标志性项目,形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增长极。
把全球化布局作为重要方向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腿”走路,织密“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市场网络,线上与线下一体化融合,构筑内外联动的全球化布局,提高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和供应链保障能力。国际贸易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要加快建设电子世界贸易平台、数字自由贸易区、数字贸易丝绸之路等国际贸易平台,构筑与全球接轨的数字贸易开放体系。标准制定权代表市场话语权,亟须加快实施标准国际化行动计划,建立领军型企业主攻国际标准的机制,探索基于海外并购的国际标准导入路径,推进国际标准自主创新、研制与推广,实现制造标准国际化“弯道超车”。
要把品牌国际化作为重要靶心,培育更多能够与国外品牌同台较量的“浙江制造”品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海外参股、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品牌全球化布局。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强化重要资源、核心技术、高端装备的互利合作,持续扩大新兴经济体市场。
把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支撑
一流的营商环境缔造一流的制造业基地。要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把企业的需求点作为政策供给和制度供给的落脚点,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的全周期服务。打通制造业融资的“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加强制造业发展的融资保障,进一步增加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技改贷款和信用贷款,破解民营企业、实体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落地落细,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中小企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