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左上图为杭州梦想小镇内景;左下图为梦想小镇互联网村一角;右图为梦想小镇内,一台搭载智能系统的工业机器人演示使用毛笔书写汉字。新华社发
3月27日,焊接机器人在浙江临海的吉利汽车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发
“20年后的工厂与今天有怎样的不同?”“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应用给制造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4月9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未来的生产”分论坛上,嘉宾们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如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既方便生活,也催生新业态
【案例】
“京保贝”是京东金融推出的保理产品,利用企业在京东商城平台上积攒下的销量、库存等多种数据,来动态“量化”单笔应收账款风险,从而计算出可以贷给企业的资金金额。在大数据的驱动下,“京保贝”现在已能实现秒级放款,并且是随借随还,按天计息,大大提高了贷款效率,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降低了成本。
“彩桥米业”是沈阳信昌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其与当地几十个种粮大户签订了合同,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并进行集中收购。后来,该公司开设网店,采用“先储存再销售”的经营模式,并借助“京保贝”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年销售额实现大幅增长,仅2017年6月18日当天就实现销售额800万元。
如今,大数据的引入,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慧”;走上“云端”的制造业,开始实现精细管理和个性定制;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汽车驾驶变得更加自动;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正在形成一批新增长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催生出一些新模式、新业态。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京东金融首席执行官陈生强表示,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战略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极为强劲的动力,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从资源驱动转向技术驱动,新旧动能实现持续转换。
“在创新方面,目前科技公司主要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展开。”陈生强说,近年来,中国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以及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实际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未来线上与线下将进一步融合,尤其是新技术与传统行业实现融合。进入新时代,科技公司最大的机会在于以数据和技术服务为脉络,深入到实体经济的各行各业之中,帮助各类实体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大数据成为智慧之源,成为孕育新业态的‘土壤’。”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茁壮成长,并通过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实现融合创新,引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数字驱动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依托和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在全球范围也是如此。我国将构筑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数字经济新形态,推动实体经济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
2、不仅限于服务业,还有制造业和农业
【政策】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指出,围绕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发展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业,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有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017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批发和零售业,邮政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4%、0.5%、7.9%、3.3%、2.7%、1.8%。
专家表示,从统计数据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方位渗透,与互联网融合的服务业得到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带动邮政快递业高速增长,分享经济带动交通出行、房屋住宿、金融、餐饮、物流、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多个服务业领域新型发展,使得新动能主要来自服务业。
“用数据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实体经济,不应仅限于服务业,还要把制造业、农业纳入进来,让传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能够实现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迭代。”陈生强认为,科技公司与实体经济企业,科技公司与科技公司之间,应该打破壁垒联合起来,在合作共享中实现共赢,共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4月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未来的生产”分论坛上,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表示,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将给企业带来极大改变,传统的制造业应该会经历三个阶段,即自动化阶段、数字化生产阶段和智能化阶段。“哪里有数据,哪里就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对制造业的变革,会在这三个阶段当中逐步呈现。”
“中国智造,‘智’从何来?‘智’从数据中来。”孙丕恕表示,真正的智能制造,要以数据为核心,依托工业互联网打造智慧企业大脑,形成企业运营的智能决策、指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技术将数据作用在制造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流程、工艺、生产和管理的优化升级并产生价值,推动整个制造产业向高端、个性化、定制化、全面服务化迈进。
苗圩表示,工信部将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大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力度。2018年,将新遴选100个左右试点示范项目,开展基础共性和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同时,还将开展百万工业企业“上云”行动,培育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3、要本质“融合”,而非简单“合作”
【数据】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从综合PMI产出指数看,今年1至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4.6%,52.9%和54.0%,处于较高景气水平,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平稳较快扩张。
“整体来看,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推进速度也较快,但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进展仍需进一步加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说。
未来,如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孙丕恕认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融合式创新,产业之间要发生本质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合作”。产业之间的数据交流不是简单的相互分享和交换,而是要融合在统一的系统中,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生产形态等。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是互联网企业独享的利器,而是所有企业转型发展新动能。”孙丕恕说,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而言,要加快企业上云,通过人、机、物的互联互通,让来自于生产流程、内部管理和消费市场上的数据动起来、用起来,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李勇坚认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会带来技术创新,也会带来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这些创新会给传统监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所以应对这些创新出台激励政策,监管原则也应该是包容性的。
“要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打造技术共享平台。”李勇坚表示,从未来发展看,应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鼓励设备共享、创新创业基础条件共享、人力资源共享,形成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技术共享平台,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此外,也有专家建议,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支持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安全体系能力建设,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支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