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7141891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国内资讯正文

以工业互联网“良药”,疗制造业中小企业“疫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9 浏览次数:469

一、疫情来袭加剧制造业中小企业寒冬

自2019年12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肆虐我国两月有余,在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面临巨大风险的同时,我国经济也为此蒙上了一层阴影,首当其冲者就是2019年已然面临发展困境的广大中小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达到3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90%以上,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中小企业作为其中主力,更是撑起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半边天”。然而,随着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所造成的出口增幅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困境。2019年四季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仅为92.7,自2011年三季度以来已经连续8年低于景气临界值100,其中工业分行业指数为92.5,低于总体指数,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处于承压状态。

如此背景下遭遇疫情,对中小企业而言可谓雪上加霜。为控制疫情,全国多地采取“封城”、封路、延迟开工等对策,这对于制造业中小企业影响巨大。一是疫情导致客户需求减少,企业订单下降;二是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难以开展正常生产;三是销售渠道受阻,企业已经生产的产品无法变现。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承担人员工资、厂房租金、借贷利息等刚性费用以及无法正常交付产品可能带来的违约金等多种经济支出,不得不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联合调查,受本次疫情影响,85.01%的企业现金无法维持3个月以上,近30%的企业估计疫情导致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长期来看,如果这种情况无法有效改善,致使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将带来大量人群失业,导致市场消费能力萎缩,中小企业销售收入继续下降,更多企业倒闭,形成恶性循环。

作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中最主要的一批生产力,中小企业的“疫病”已经通过全球产业链逐渐蔓延到国外,世界各地均有企业因中国企业断供而停产,不得不四处寻找替代品。一旦“替代品”成为“常用品”,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将会松动,制造业将出现外流风险。如无法有效遏制这一情况,中国制造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如何让广大制造业中小企业尽快摆脱疫情困境、步入发展正轨,是我们当前急需考虑的严肃问题。

二、疫情危机背后的制造业中小企业“疫病”本源

本次疫情危机暴露出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落后的生产模式、不足的供应链掌控力、欠佳的融资能力和匮乏的人才资源,这四大因素降低了制造业中小企业竞争力,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1.落后的生产模式难以获得丰厚的市场利润

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主要集聚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批量生产和人口成本的红利尚未褪去之前,大部分中小企业通过一条“投资—扩大生产—再投资—再扩大生产”的粗放式发展路径实现了规模增长与资本积累。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场地成本等经营成本持续升高,中小企业已经难以依赖这种发展模式继续生存。

一方面,传统市场逼近饱和,企业利润持续下降。大量中小企业所处于的生产制造环节是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环节,相比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20%-50%的利润率,高端制造环节利润率仅为10%-20%,低端生产制造环节利润率更是仅有2%-3%。同时,大量低端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环节缺乏技术壁垒,后来者能够轻易进入,市场快速形成红海,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为了获得市场,企业不得不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压缩利润空间,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处于微利乃至亏损边缘状态。而本次疫情也反映出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企业亟待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开始萌芽,企业开拓市场乏力。随着社会发展,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结构升级孕育了新的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商务部统计,安全、设计和品质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内容,需求升级显著。然而,这与大量国内中小企业批量化生产和追求规模经济的供给行为形成错位,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大量市场份额只能由进口产品占据,广大中小企业遭遇订单下滑、产能过剩、无法获利的困境。

2.不足的供应链掌控力难以应对突发的市场变化

供应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企业无法完成生产销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无从谈起。相比于其他行业,制造业企业作为供应链中间环节,对于供应链上下游管理的要求更高。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供应链掌控力严重不足,导致企业难以应对市场突发的各类变化。

一方面,制造业中小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较弱。面向供应链上游采购时,大量企业没有开展精密计算,导致原材料采购不足或剩余,造成产量匮乏或是资金浪费。面向供应链下游销售时,未能及时获取客户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等信息,无法合理排产、紧密对接需求,导致生产过剩、库存积压、产量不足、延期交货等诸多问题出现。

另一方面,大量制造业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结构相对僵化,上下游往往仅具备少量几个固定的合作伙伴,一旦某一个合作伙伴突发经营问题,就有可能面临供应链断裂的危机,导致原材料严重不足或产品无路可销。而临时更换合作伙伴难度大、成本高,无法有效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3.欠佳的融资能力难以满足运营的资金需求

高涨的运营成本、漫长的收款账期、有限的现金储备使得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压力,能否顺利融资成为维系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时,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将面临更严峻挑战。然而,受限于中小企业当前不良的盈利能力、不足的固定资产、偏低的流动比率和不合理的流动资产结构,不得不面临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融资渠道方面,我国投融资市场整体发展尚不成熟,未能建立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中小企业所能使用的融资手段单一,大部分融资仅能通过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实现,股票、基金和债券等资金募集方式使用者较少。其原因是当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方式融资规定了较高的门槛,大部分中小企业受限于经营水平,无法达到相应要求,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维系企业运转。

融资成本方面,即便通过仅有的银行和民间借贷获取资金,中小企业也面临高昂的融资成本。目前我国银行贷款的首要供给对象为政府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经营不确定性较大,与中小企业合作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不仅会提出短期限、小金额等要求,也会提出更高的利率,根据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不同,年化利率较之基准预期年化利率可上浮30%-200%。而民间借贷由于缺乏监管,利率更高,部分地区的最高年息甚至可能超过100%。

4.匮乏的人才资源难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基础资源,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最基本因素。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综合。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建设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还需要尖端的人才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优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顽疾。

宏观角度来看,我国制造业高端人才的总体供给严重不足。当前制造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制造业最主要的需求目标。但是,我国目前在制造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要求变化认识不足、缺乏统筹协调、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培养的人才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制造业出现千万级高技能人才缺口。

微观角度来看,囿于经营水平,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知名度低、薪酬待遇低、成长空间有限等、管理不规范、合法权益缺乏保障等诸多问题,部分中小企业更是存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运输不便、工作环境不佳等问题,对优秀人才难以产生足够吸引力。面对互联网、金融等其他行业及以及同行业内大型企业的竞争,很难招揽优秀的人才以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三、工业互联网是“治疗”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良药”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以数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化配置,对于破除中小企业发展困境、“治疗”当前制造业中小企业“疫病”具有重要意义。

1.升级生产模式,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深挖工业数据资源价值,构建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生产体系,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作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生产模式升级,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降本。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数字化建模,以精准的数据分析替代笼统的经验判断,全面优化生产流程、制造工艺和生产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工人生产效率,推动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有效降低研发、设计、材料、人力等运营成本,增加产品产量,扩大企业收入。如东方国信围绕冶炼效率提升、降低污染排放等需求,研发基于Cloudiip炼铁云的钢铁行业解决方案,应用于全国210座高炉,每年降低冶炼成本20亿元。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实现需求端与设计端、生产端的直接对接,利用信息技术对复杂的市场动态进行分析,开展市场机会预测和产品创新,打造市场青睐的创新产品,实现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提升产品价值,满足消费需求,抢占市场先机。如海尔围绕个性化定制、产品质量优化等需求,研发基于COSMOPlat平台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已赋能十余家互联工厂,创造生态价值100多亿。

2.强化供应链掌控力,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促进了供应链内信息数据的流通,增加了企业间连接的广度,为广大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精益管理提供了基础,助力中小企业拓展供应关系,强化了小企业供应链掌控力。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使供应链上相关企业数据互通,实现信息高水平共享,助力企业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管理。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根据获取市场信息,并根据下游企业需求、上游企业供给的变化制定生产经营策略,进行精准预测与整体优化,并据此采购生产资料、组织生产,提升资金利用率,实现对供应链的精益管理。如航天云网围绕供应链协同,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集采模式,节约采购成本5000万元/年,创造价值约7000万元/年。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企业数的增加,传统的供应链逐渐编织成一张“供应网”,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搜寻更多的合作伙伴,获取更多的原材料来源和销售对象。当突发事件出现时,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寻找原供应链合作伙伴替代者,降低供应链断裂风险,保障供应链安全。如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吸纳近47万家企业用户,平台内企业间可以实现快速供需匹配,建立更多元的供应关系。

3.提升融资能力,扩大企业资金供给

工业互联网通过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汇集海量生产相关数据,使得利用更多维度、更广来源的数据精准刻画企业经营行为、评估企业资产状况变为可能,为金融市场针对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依据。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高可信的实时数据支持,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透明度,协助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产业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最大程度降低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产生亏损的可能性,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意愿,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如树根互联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面向设备制造商、代理商或经销商、资金方及设备使用者提供在线融资撮合对接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完成融资。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通过广泛连接组织机构、人、机、物,形成以数据驱动企业经营生产的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企业不仅生产数据,更依托数据开展生产,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企业资产。通过对数据价值评估,中小企业可以以生产经营数据为抵押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这大大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此类模式已有先例,2016年东方科技通过把企业所有的水文数据抵押给贵阳银行,取得了价值100万元的国内第一单数据资产抵押贷款。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数据更丰富、更完整,将进一步促进此类模式的推广。

4.共享智力资源,化解企业人才难题

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本质上对于人才所具备智力资源的需求。工业互联网借助信息技术,将人才所具备的工业知识、管理知识、IT知识等智力资源提取形成工业机理模型,并封装为工业APP等软件产品,提供给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广大制造业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成功把智力资源与人才这一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分离,将企业对人才的聘用转变为对智力资源的直接使用,通过共享模式重新组织了智力资源对制造业赋能的模式。

一方面,借助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可以基于自身需求快速寻找、购买、应用工业APP等软件产品,获取所需智力资源,而不必经过“确定人员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开展人员甄选——签订劳务合同”一套繁杂的人员招聘流程,大大节省了企业组织智力资源的时间,降低了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2019年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模型数突破1110个、工业APP达到2124个,部分平台已形成了超过万人的开发者社区输出智力资源。

另一方面,基于工业APP所包含的智力资源,中小企业的普通员工也能够完成高技术工作,企业不必过度依赖高素质人才开展业务。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对中小企业一般技术人员的高技术赋能。如目前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开发了图形化编程工具,支持用户采用拖拽方式进行应用创建、测试、扩展等,大大简化开发流程、降低了开发门槛,使普通员工开发复杂工业应用成为可能。

四、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应妥善处理的关系

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对于中小企业推进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加快走出疫情阴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还应妥善处理扩大应用范围与控制前期投入、依据需求建设与超前规划建设、发挥数据价值与保护数据权益等三大关系,才能使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1.扩大应用范围与控制前期投入的关系

目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总体对工业互联网了解程度有限,对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投资十分谨慎。工业互联网企业为推广应用,不得不降低收费,减少利润甚至亏本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导致大量工业互联网企业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如果无法有效缓解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压力,将严重阻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制造业中小企业也无法获得可持续的技术支持。为此,一方面应当从国家层面强化工业互联网推广工作,积极开展试点示范、体验中心建设等工作,深化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应当对工业互联网企业或制造业中小企业给予一定扶持,降低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前期投入,加速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应用。

2.依据需求建设与超前规划建设的关系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也各有不同。部分企业可能优先需要夯实信息化基础,开展生产装备数字化改造升级等工作;部分企业则需要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完全根据当前企业发展情况建设工业互联网,将在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控制建设成本。然而,市场瞬息万变,完全依据当前企业发展情况完成工业互联网建设后,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即出现无法满足企业业务新需求的情况,重新建设则会带来较高的建设成本。因而,应当建立对中小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指导机制,协助中小企业平衡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谨慎选择建设内容,既保证企业较长时间内的业务需求,同时避免出现过度建设的情况,尽可能提升中小企业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3.发挥数据价值与保护数据权益的关系

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通过工业互联网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就是挖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价值。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并没有条件搭建私有云,因此其工业互联网应用主要依托公有云完成,数据的存储分析由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完成。这样,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据权益的保障成为其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推动数据标准体系的完善,提高工业互联网汇集、分析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数据权益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受侵犯,划定从业者底线,为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作者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徐晓兰)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