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7094993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业界动态正文

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突破中国制造业的疫情壁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7 浏览次数:473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制造业影响之忧

当下,我国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加,正处于国际经贸秩序重塑的关键期和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动能转换的攻关期。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引起较大的负面冲击,对产业的影响,率先影响到餐饮酒店、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随之波及制造业及其他产业,尤其对制造业的冲击会更加强烈,甚至有人提出中国制造正在进入生死时速。

(一)市场需求硬收缩,企业产能硬闲置,成本增加,不少企业面临经营危机的风险

疫情影响下,各地纷纷采取的封路、封村、劝返、拒入、隔离、复产审批等应急措施,导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严重受阻、难以畅通运行,原来的统一的市场分割和碎片化,市场需求硬收缩,企业无法开工或开工不足,产能硬闲置,但制造业的厂房租金、劳动力、资金、税收等刚性成本需要支出,尤其是可能导致订单流失的市场开拓成本将会令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多重挤压下,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微企业将可能会出现经营危机,面临倒闭或破产危机,进而引发失业、金融、社会稳定等多重问题。

(二)供应链生态受损,经济循环受阻,中国制造产业链面临向外转移而与世界脱钩的风险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最为重要的一环。虽然中美贸易战、西方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业化战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低端制造的竞争,但中国全球式的嵌入式产业链生态整体上仍然畅通循环。但是,由于各地防疫措施纷纷加码,未敢松动,断路断航甚至变相封城等严格政策,措施缺少整体上的协调性,“一刀切”,导致市场分割和人流、物流等阻塞进而引发人工荒、材料荒、部件荒等问题,需求和产能硬闲置,经济循环受阻。同时由于激烈的国际产业竞争和目前多个国家(地区)鉴于疫情对中国采取不当限制准入措施,全球企业将会重新审视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影响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采购需求和产品供给,将会引发的国际供应链转移效应,进而影响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突破中国制造业的疫情壁垒

二、目前政府、企业和社会的一些应对措施

近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措施,商协会也在积极作为,企业也纷纷实施自救措施。

(一)政府

中央和地方政府已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帮扶企业纾困,以稳定制造业。具体体现在:优先支持与防疫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调配;运用宏观调控,如减税降费,财政扶持和金融手段等帮扶企业、稳定市场、推动经济和恢复社会秩序。另外,针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中小企业,各地也已纷纷出台政策,在房屋租金、员工保障、企业融资、稳定进出口等方面提供支持。

(二)企业

疫情爆发之初,一些企业为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快速反应,运用一系列自救措施应对疫情冲击。具体体现在:针对生产材料供应问题,一些企业通过积极协调物资渠道,与战略供应商协调保障措施等方式,推进材料供需进场;针对员工返岗问题,一些企业也提前确认员工返岗意愿,并做好用工部署;创新服务模式和办公模式等等。并且,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自动化水平已有较大提升,并且在抗风险和修复能力上不断增强。

(三)社会

各地商协会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开展行业自我服务功能,如向商务领域行业企业发出倡议和动员,协助做好防疫物资企业开工的上下游产品对接,动员各地企业担当社会责任,开展员工排查防控和人员管控工作等。除此之外,社会各界专家也积极参与到疫情形势分析、政策解读、谏言献策的行列中来。

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突破中国制造业的疫情壁垒

三、政策建议

以上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对于帮助制造业缓解疫情冲击和恢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加好地应对中国制造业的疫情之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第三只手应协同应对、精诚共进,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之手

1.自上而下,打破市场分割,加快恢复统一大市场,央地方协同处理好疫情控制和恢复生产的关系

一是中央。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督导有关部门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划分疫情等级,分类采取防疫措施,切忌采取“一刀切”,避免人为分割市场;督导中央产业部门按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疫情防控的关联性、国际供应链的紧密性、软性生产和弹性时间的生产特点、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程度、生产的区域布局等情况,编制指导目录,进行分类指导,有序、分类扶助企业复工复产,避免阻碍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引导务工错峰返程,避免大规模、集中性的务工返程高峰,预防疫情扩散风险。二是地方。各地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目录,应给出明确的可量化的复工条件,给企业生产恢复提供可供参考的预期信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新增病例数,人口流动数量、企业防疫情况等,划分疫情等级不同的区域,对在产业指导目录内的企业用工、物资运输等不得随意进行封路、劝返、隔离、设关卡等措施而阻碍供应链正常运转;各地应有序帮助企业有效复工,指导企业对员工进行必要防护,并扶助企业获得防护用品保障的充足市场供给。

2.休养生息,培元固本,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一是财政政策。总量上,加大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财政扩张,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财政支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结构上,避免大水漫灌式扩张,重点扶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群体,创新地方债发行额度、减免税费、延期缴纳社保、减免租金、专项补助、发放消费券、政府采购和贴息、设立中小企业纾困或复兴基金等多种措施;试点突破,以此为契机,选定特定区域、领域及从业人员试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联动社保、公积金制度试点改革,实质性减轻企业及人员税负。二是货币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稳健宽松,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降息降准,充实商业银行资金和成本,引导实际利率下行,减轻商业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和经营成本;金融精准定向纾困,加大对疫情防控和受影响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抽贷、断贷、停贷,创新金融工具,减免债务和成本,匹配企业经营的现金流期限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3. 内外合力,积极打破国际经贸冷壁垒

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对标国家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自贸区网络,强化“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二是积极申诉维权。目前,数十个国家(地区)对中国人员、货物进行限制或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台湾更是宣布暂停两岸海运客运直航,有变异为一场国际制裁的趋势。但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业针对歧视性贸易壁垒却是被动应对,商务部应积极利用国际经贸协定提出申诉反制歧视性贸易壁垒,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创新包含个人健康信用的签证体系和国际商务交流的对策、加快出具关于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的办理进度等。

(二)企业之手

制造业纾困,企业是主角,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应提升经营信心,全力开展自救行动,“活下去”才为王道。

1.防疫保障,转型调整,做好复工复产和逐步增加活力

完善员工复工防疫措施,统计分析员工到岗情况,通过招工招员和调整内部生产经营的方式解决用工问题;测算延迟开工、停工的影响,梳理订单、员工到岗、原材料、部件供给情况和库存情况、现金流,综合考虑成本收益;加快采购计划流程优化,根据前端销售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去产能去库存,暂停、甚至砍掉亏损或者需要长期培育的项目;积极与客户、供应商沟通交流,与供应商在物料确认、仓储、付款周期等方面进行协商,与客户交付和货款问题等进行沟通,共同评估疫情影响导致经营困难和违约的风险问题和协定应对措施,形成命运共同体;全方位对内部运转效率进行评估,调整模式,优化管理,提升效率,重新制定2020年度的经营目标和企业规划;更加务实地推动智能制造和拥抱互联网,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快少人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2.跨界合作,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商协会沟通协调,获得更多纾困支持

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协会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利用好相关扶持政策,及时反馈经营困难,传递理解受疫情影响下行业、企业真实情况和精准需求,协同对症下药,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打破救助单个企业的片面思维,立足产业生态,积极推进行业龙头企业与行业中小微企业合作,如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从产业链或产业生态角度,创新产业金融解决方案,带动行业更多的企业恢复经营。

(三)社会之手

1.行业自治,提升商协会的服务功能

疏通道,各地商协会加强与会员企业的沟通协调,精准摸清企业需求,发挥好商协会与政府、商协会之间、商贸平台等信息沟通功能,对防控应急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市场实时监测,大力协助企业解决有关复工必要的战略物资和防护用品问题;正面传播,积极开展政府纾困、疫情防护知识和防控情况的正面宣传报道,杜绝谣言,营造行业复工复产的良好环境;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对相关国家政策进行解读,分享各地复工复产和应对疫情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搭健平台,积极搭建、嫁接线上线上交流平台,如跨区域物流、物品供需平台等,举办线上交易会、研讨会,解决复工复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示范联动,采取多种形式互助互救

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根据企业优势、行业特点打造行业服务平台、公益平台,培育和壮大社会自我服务体系,如腾讯公益已成立总计高达15亿抗疫专项基金,涉及物资支援、技术支援、人员关怀、科研与医疗事业等领域;阿里对平台中小商家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减免平台经营费用、针对湖北商家的免息贷款、快递员补贴等;九州通物流对湖北救助物资调配的参与等等。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