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经济学家吴晓波发表了2020年跨年演讲,怀着尊敬的心情看完。内心澎湃,深深为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骄傲,能跟这么多伟大的人同行是一个非常光荣而又自豪的事情。但就吴晓波先生发表的关于产业转型方面,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待商榷。
”产业转型。正如我们在××××看到的景象,五六年前5万人的工厂到今天剩下2000人,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必须要加速离开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制造业面临一种脱胎换骨式的升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底对我们国家发展还有没有帮助?
以俄罗斯为例,为什么他的国家科技军工非常发达,然而轻工业非常差呢?原因就是产业偏向型严重,高质量的人才都集中在某个领域了,其他领域从研发到生产基本上没有人关注和ca参与,出现的结果就是某些方面特别突出,其他方面特别薄弱。俄罗斯人口少,这方面的问题影响可能不会很大,换个环境,如果是其他国家,这样的模式发展会不会有影响?涉及到衣食住行这些传统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这些企业存在,生活怎么办?会不会未来成本更高,面临生存困难的问题。
刘慈欣有个小说叫《赡养上帝》,内容就是创造人类未来的上帝依赖高科技,结果自身功能严重退化,导致最后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什么都不会,要依靠人类生存,再重新学习。
其次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没有技术含量和发展意义?
我们一说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低技术没有附加值的行业,但这些都是渊源的,早期的外资企业进来都是6+1模式,研发和品牌在本国,剩下的生产制造运输领域都在中国,这种模式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同时让本国的技术资源得到更大发展,所以珠三角一带制造业快速发展。缺点就是作为输出方,劳动岗位减少,加剧社会矛盾,这也是特朗普能上台的原因之一,因为企业外迁,普通岗位减少没有了,大多数美国普通人没办法生存了。 作为高科技国家美国都是这样,我们如果没有这些企业会怎样?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这么多年,对于中国来说解决了就业压力,还有个好处就是让本国在相关领域得到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以前这些产业都是港澳台商人的天下,现在已经转变为我们大陆人的天下了。
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产业本身来说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科学的东西,比如几万人的大厂,这几万人怎么管理,怎么后勤,运输物流环境这些要做好相当不容易,而几万人在创造同时也在消费,难道不产生效益对于本地来说 ?
再次,传统企业升级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作为传统行业来说,无论是从加工业到制造业,制造业到品牌,品牌到工业4.0,再互联网科技化这些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不断积累才会变得强大起来,比如鞋子,一件衣服要造好,材料科技,设计造型,功能研发,色彩,环保等等都需要不断测试,研发,改进。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可以完成,有些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达到。目前我们的优势就是制造领域的人力匹配资源优势和规模化优势,假如这个优势也没有了,更发达国家比技术,胜算能有多少?
工业制造业是基础,就算互联网时代来临,人也得吃饭穿衣,面向客户需求是多样化的,目前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不到3%,这百分之三就算全部高科技创造,剩下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去干什么,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改善,经济学家如此鼓吹影响决策不会是好现象。
罗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毁坏不会用很长时间,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果因为转型消失,人才随之凋零是非常可怕的,其实能把一个螺丝拧好也是个技术,比如日本卫生打扫的很干净也是达人,米饭做的好吃也是达人。更何况一个工厂呢一个行业呢?
所以,转型是必然发展之路,但是需要一个过程,大干快上则欲速则不达。请给传统行业一个喘气发展的机会。也许这些工厂里面有那么辛苦劳作的工人,也许他的下一代就是未来的比尔盖茨。
我们需要经济学家,但同样 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创造价值 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