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质检总局在对江浙一带的企业进行质检调研时,发现在一家鞋厂的车间里,同时生产着两款鞋子。
这两款鞋子,无论是材质、还是做工都完全一样,只是贴牌不同。一款是帮国外知名品牌代工;而另一款则是贴上自己的品牌。
虽然这两款鞋子的出厂价都是65元,但到市场上却天壤之别。前者以三四百元一双得价格卖得十分火爆;而后者即便是等同出厂价也鲜有问津。
面对这一现象,质检总局的调研员百思不得其解。当时工作人员回答的一句话,让其无比痛心。“没办法,谁叫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代工业就是如此”。
其实,这家工厂遭遇的现实,只是千千万万中小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在国内,有超过80%的中小企业,都是靠着代工为生。由于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他们即便有着一流的制造技术,但却只能沦为替他人做嫁衣。
这便是中国制造业的硬伤,强制造、弱品牌。好在时至今日,国产制造们已经意识到了没有品牌的可怕之处,纷纷开启了建设自主品牌之路。
近年来,已经有许多代工企业成功的向品牌转型了。就拿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来说,走出来的“拼品牌”就有上百个。其中,包括三禾、家卫士、德力等诸多顶级代工厂。
今天,作为纺织领域的巨头。长期为国际知名品牌宜家、迪卡侬、鳄鱼代工的孚日,同样加入了该计划。
经过平台提供的消费者需求数据,进行反向定制,再加上工厂直销以及拼多多提供的百亿补贴,最后将在国外卖四五百的优势全棉四件套,缩减至了99元。
高性价比的产品一经上线,立刻大受消费者青睐。无论是成交额、还是支付额、访客量,都呈数十倍增长。成为了平台上名副其实的爆款单品。
不止是孚日一家,在12月10日举行的大会上,还有数十家纺织类制造企业共同加入。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涌入,“新品牌计划”俨然成为了“新品牌联盟”。
从模仿到跟随,从部件代工到整件代工。在制造业这条道路上,中国经历过了太多的风霜雪雨。如今是时候,该让利润回归中国了,也该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品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