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很多事儿,总是充满了悖论,大学生哭爹喊娘,找不到工作,但企业却抱怨招聘难度太大,死活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看上去有点矛盾,但却都是事实。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每年的就业率约为35%,而社会之于高级技工的要求则非常迫切,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总是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否则,同胞们也不至于跑到日本买马桶盖,更大的悖论则来自于中国制造的运营状况。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重型资产企业,前期投入非常大,包括人力招募、兴建厂房、购买设备等,任何一环的成本上涨都会导致制造利润率的触底,非常不凑巧的是,过去十年,中国工人的薪水持续普遍上涨,土地、混凝土,甚至砖瓦的价格都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水涨船高,至于说,设备、原材料等等无不在吞噬着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
于是,如你所闻,中国制造企业的利润率连续下滑,家电制造最巅峰之时,利润不过10%左右,连最牛手机代工,利润率也仅有2%,稍有差池便会陷入亏损的境地,任何设计、商业模式上的失败,都会转换成中国制造从业者的灾难,毕竟,利润率太低,几乎没有办法从头再来!
令人费解的是,中国制造一面抱怨成本高企,一面又在不经意间浪费成本,这其中有天灾,也有人祸,天灾指的是技术革新、政策变更,而人祸则来源于管理中的浪费,以及因迁就人性而导致的浪费,这种浪费常常不容易让人察觉,但经年累月之下,数字却惊为天人。
不想长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中国制造业的抗风险能力太差,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己不想长大,最起码,有很多中国制造企业只是想着发一笔横财、赚一笔块钱而已,这样的企业从未想过长大,倒不是说,他们的规模小、资金少,毕竟,劳动密集型企业里,随随便便就能组成一个1500人的车间,说他们不想长大,更多地是强调一种缺乏战略支撑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大环境中,短期内看似能节约成本,但常常因决策的频繁转换,而造成巨大浪费:
首先,短视的企业比较容易在决策时摇摆不定,因为没有长期的战略方向,管理者常常抱有“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心态,但消费市场天然带有不确定性,真正等到订单姗姗迟来之时,留给制造企业准备的时间已经非常少,这种状态下,管理人员不得不走一些非常规手段。
比如兴建厂房,需要符合国家消防规范,向消防局报建,但因工期紧张,只能打擦边球,而且品质也会因此受到比较大影响,一旦出现品质异常,工厂常常需要付出4倍的成本进行返工,这也是位什么东南沿海一些小型的制造业企业不愿意接欧美的订单,因为老外喜欢较真,品质不达标就是要返工,这也是为什么深圳华强北总有卖不完的“外贸”衣服,这些都是偷工减料,不符合品质要求,又不甘心付出4倍成本所致。
其次,由于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中国制造业在购买关键设备、构建关键车间时,常常只顾眼前的需求,像一场赌博,随着科技在发展,这种博弈输得机会越来越大,2015年苏州、佛山等地倒闭了一大批的制造企业,其中不乏一些业界明星企业。
比如某企业在遣散员工时,库存依旧积压着大量的“手机按键”,显然,他们坚信,诺基亚远是最棒的手机,却想不到世界上还会有触摸屏这种东西,更悲催的是,纵然是知道了乔布斯正在闹革命,这些人也无力追随之,毕竟,他们不想长大,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而自iPhone6成为街机、Android们野蛮生长之时,他们却只能苦守着一堆永远卖不出去的“手机按键”,哀声连连,这种库存的浪费,可以让一个企业直接倒闭,也大大消耗了社会的元气。
另外,工时的浪费也是中国制造业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如前文所述,在劳动密集企业里,人头从来不是问题,稍微复杂点的组装制程都需要几百,甚至上千人,这种企业的规模非常容易让管理者产生官僚思想,事实上,古代的将军统领的人多了,也只不过是一句:千军万马,唯我所用!官僚思想的害处不用赘述,仅仅去参加一个大企业的早会就了然于胸,这样的会上每一个部门都会守着自己那点小KPI,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地扯皮到底,同时还要顾及身份、地位和面子。
也就是说,越多的人付出越多的工时,可能越没有产出,更糟糕的是,喜欢扯皮之人、善于扯皮之人还往往乐在其中,因为这种扯皮既可以获得变态地自豪感,又能打发无聊的上班时间。
制造企业的组织大了,领导就会变多,信息的传递的中转节点就会成倍的增加,而消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会因层层盘剥而大打折扣,中层管理者权利欲望膨胀,高层管理者像古代的皇上,每天只能批阅“奏章”,更多的时候是一个聋子和瞎子。
更关键的是,这么多人口,企业还要向国家缴纳社保,要独立承担女性职工6个月的产假,而付给相关部门,付给工会的钱又有多少能最终花到自己的员工身上呢?
于是,在制度、政策、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中国管理者又陷入另外一个误区,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主动关灯、关掉水龙头会省掉好多钱,但谁都知道,管理者的工时常常最贵,他们却心安理得地浪费。
“营养不良”的人才培训体系
库存高企、设备老化、厂房的重复施工,都不足以彻底摧毁中国制造,毕竟,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事实上,东南沿海制造业大举内迁,仍然能存活,就足以证明这个行业,虽然利润微薄,但生命力却是足够强悍的。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对人才、对创意的浪费才是最致命的,如果说原材料、设备的浪费,好像断胳膊、断腿、流产等硬性疾病,而人才的浪费就更像是失眠、營養不良,这种伤害经年累月之后就会产生质变,而等到发现时,就再也没有办法挽救了。
显然,中国制造的人才以及培养体系都有点营养不良,我们没有把机器变得智能化,没能让他们越来越像人,反倒是,把人类变得单调、无趣,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机器。
师承日本的台资企业,依葫芦画瓢的大陆企业,通过一个个动作分解表,把本来比较复杂的工作变得非常简单,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SOP中就像一架架并不精准的机器,他们按照IE制定的节拍,在2秒之内完成贴标签的动作,或者在10秒钟之内锁好一颗螺丝。工作简单,仅需三天培训即可上岗,而管理者也不用担心员工离开,毕竟,人才市场里有的是人想坐到流水线上来。
事实上,这种工作分解的模式曾经在制造业被尊为《圣经》,创造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觉得自己是上帝,显然,这有利于工厂管理,也有利于公司控制成本,毕竟,老板们可以精准地维系最低工资标准。
其实,每天干着不用思考的工作,员工自己也不好意思要求加薪的,于是,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中国制造企业就失去了“培养人才”的职能,而年轻的员工在本该呆在学校的年纪,却只能选择在流水线上蹉跎人生。
《新周刊》形容这种情况是:2个小时就能望见一生;即便是有些员工从事的是技术岗位,但中国制造或者说整个中国社会环境都天然带有“论资排辈”的特性,本来是创意十足的年龄,却不得不熬资历,何其悲哀?
制造中国、浪费中国,或许我们先不用急着崇拜工业4.0,只需要进一步导入精细管理,把这些生产中的浪费逐一消灭,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可能不会这般惨淡,更关键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里,管理者要担负起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让年轻人的精力释放到最需要的地方,让创意变成现实,让中国制造业的产出更加多元化。
炒房式经济发展模式,迟早会埋葬中国的发展成果
华为被挤出深圳,制造业也正在被挤出中国。炒房式经济发展模式,会自掘坟墓,把中国经济推向末路。
之所以华为会有搬迁的意向,主要还是高成本“压力山大”。高地价-高房价的挤出效应早已让不少制造企业感受到巨大压力,华为是明星企业,所以才会引发关注。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担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深圳的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深圳不是特例,全国皆然。例如苏州昆山。去年下半年以来,受上海房价上涨 “外溢”效应影响,昆山房价水涨船高,今年4月份甚至出现环比6%以上的涨幅,同比涨幅整体达到50%。当地有一家高科技企业“华恒焊接”,是工业机器人的领军者,该公司董事长4月份曾经对笔者感慨,“昆山的房价太高了,公司的年轻员工买房压力巨大,高房价成本最终转嫁给企业。国外同行,年轻人没有住房压力,研发成本反倒不高。”
试想,连高科技企业都如此痛苦,那一般的制造业呢?
中国仍是贫穷国家,却已经成了高成本社会。
买什么都贵,这是国人的切身感受,这还是在石油、基础资源价格十分低迷的情况下。更何况,还有环境污染等众多隐性成本需要承受。
高成本意味着制造业竞争力削弱。此前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出具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可见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缩小了。
该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很大压力。10年前,中国的制造成本低,而如今成本却水涨船高。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中国工人的薪资提高了,中国从2004年的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二是汇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了35%。三是能源成本,中国的电力消耗,从2004年的7美元/千瓦时上升至2014年的11美元/千瓦时,而天然气成本则从5.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升到13.7美元,涨幅138%。
因此,许多企业撤离中国,也就不足为怪了。印度和东南亚现在都是投资热门。
最近几天的热门新闻之一就是苹果和富士康要转移阵地去印度,他们离开中国,跟华为离开深圳,相互映照。5月21日苹果CEO库克在接受印度电视台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希望将现有的苹果生产线和服务都搬到印度市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更是在去年5月就表示,到2020年,富士康将在印度建立10-12个基地,雇佣超过1百万员工。《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富士康最近有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买下1200公顷土地,投资100亿美元建新的制造厂。
“下一个世界工厂”印度似乎已经渐成雏形,“龙象之争”或将正式展开。2015年第四季度,印度以7.3%的增长率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而中国GDP增长仅为6.8%,从此失去世界第一的桂冠。据彭博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印度经济将在2016年领衔全球经济增长,其GDP增速有望继续超过7%,继续全球第一,同期中国GDP增速料为6.5%。
制造业往东南亚转移已经不是新鲜事。其中,越南正在升起。随着奥巴马来访、TPP获准加入,越南将会对中国若干产业形成替代。
中国经济高成本是综合性的,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房地产。
人为制造股市牛市来拉动经济不靠谱,这很容易被公众认识。那么,人为制造房地产牛市呢?原理没有根本差别,但这恰恰就是十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营业务。
看看仍在疯涨的地价吧:在创新之都深圳,今年3月的新房成交均价高达49989元/平方米,环比上升3.9%,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3.7%,同比上涨62.5%。暂不说同期的北京上海,单是南京厦门合肥这些二线城市都在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历史天价,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地王。
有识之士早就指出,高房价不仅会绑架中国经济,迟早还会埋葬中国的发展成果。今天预言的前半段已经实现,后半部分要怎样才能避免?如果不能扭转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绑架,不仅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镜花水月,甚至还可能对经济形势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对房地产,是到了该挥泪斩马谡的时刻了。有点像蒋经国上海滩打虎,困难千万重,如果不打,有危亡之祸,如果真打,也有切肤之痛。最后蒋家目光短浅的选择了保住小集团私人利益,而丢了天下。
当然,房地产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经济运行还有更深层次的逻辑。正如商业模式可以决定企业兴衰,经济发展模式则可以决定国运兴衰。权威人士的讲话,我个人认同其中每一个字。就看在实际执行中,能不能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