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发于2019年7月26日,标题为《瞭望|优秀企业家缘何进了“失信黑名单”?》,首刊于《瞭望》2019年第30期,标题为《优秀企业家为何成“老赖”》。
每天早上一睁眼,银行利息和罚息就增加二三十万元,各类债务诉讼超过20起,累计金额超过3个亿——这样的困境,让内蒙古民营企业家杨耀光愁眉不展。
2007年开始,杨耀光在内蒙古西部一片荒沙地上逐渐建起了占地5000余亩的现代化农牧业综合体,成为自治区农牧业龙头企业。2018年4月,手续齐全、总资产超过10亿元的综合体,因为位于自然保护区内,被当地政府关停。
杨耀光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政府严格落实生态环保政策,企业积极配合。当时政府与企业签订协议,承诺2018年12月31日前评估资产进行补偿。可如今,约定的截止日期已过去半年,赔偿丝毫没有动静。
“如果政府及时履行协议给付赔偿,我们就能及时处理一些债务。可现在,我和企业都陷入了绝境,频频遭遇起诉,被列入失信黑名单。”杨耀光说,企业关停后300多名工人下岗,他本人则深陷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违约漩涡”。与该企业相关的十几家公司的30多个担保人,也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杨耀光的经历并非孤例。本刊记者近日在内蒙古部分地区采访发现,一些企业因地方政府失信而陷入困境,有的企业负责人甚至从优秀企业家变成了“老赖”。受访企业和干部群众呼吁,在当前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强化地方政府诚信已刻不容缓。
1
“政策就像树上的桃子”
内蒙古某市一景区负责人拿出一份地方政府印发的红头文件对记者说,之前政府鼓励景区升级,承诺申报4A级景区成功后奖励100万元。于是,他边改造景区边申报。申报成功了,政府承诺却没兑现。
“我拿着承诺奖励资金的文件跑了2年,也没跑出个结果,最后心力交瘁,只好放弃。”他苦笑说,本想把奖励资金作为景区发展资金,把景区建设得更好,没料到是个“空头支票”。
2017年,内蒙古西部某地为促进旅游业发展,专门出台旅游奖励政策,承诺给予补贴,但政策至今仍未兑现。“一些政策就像树上的桃子,看着诱人,但跳得再高也摘不到。那还不如不出政策呢!”一家旅游机构负责人说。
政府失信还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
2011年,内蒙古财经大学近千名教职工团购买房,付款至今已有8年,还没住上新房,导致教职工多次集体上访。此事背后交织着各方无奈,同样折射出政府失信问题。
该项目开发商内蒙古联发公司负责人余久铸对记者说,2011年,公司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政府、回民区土地收储中心签订了三方协议,约定由该公司开发某地块。但直到2017年,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证才办理完结。6年间,因缺少土地使用权证,公司无法用土地贷款,教职工也无法成功申请购房贷款,导致项目资金链断裂,楼盘迟迟无法交工。
记者了解到,在呼和浩特市,类似签订三方协议后因政府迟迟不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等手续,导致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楼盘烂尾、购房者遭罪的情况,已连续多年成为群众信访热点问题。
2
“小身体”负荷大巨石
回想起自己“新官上任”做工作报告的情景,内蒙古一位旗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感慨颇多。他告诉记者,当时他提出建设诚信政府、新官要理旧账,台下掌声一片。“其实我心里很忐忑,就怕放了空炮。”
果然,会后一下来了许多要债的,还收到一张状告政府欠债不还的法院传票。“面对要债企业,我真想变出钱来还他们。但现实是财政入不敷出,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齐;借东家还西家,家家不清’。”
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失信频发的重要原因是收支矛盾突出,无力兑现承诺。一些基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信用社会,政府应率先垂范。但地方政府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比如在“十个全覆盖”民生工程中,一些旗县债务规模少则两三亿元,多则七八百亿元。这种情况下,想主动也主动不了。
“每到年底年初,要债的人一拨接一拨,基本都是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欠款,必须得还,但也只能分几年还,因为手里真没那么多钱。”乌拉特中旗副旗长段瑞敏说。一位县长坦言,每次面对要债企业,心情都特别复杂:企业给地方做了贡献,欠债还钱又天经地义,但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用笑脸迎进门,用愧疚送出门”。
招商引资的盲目冲动,也是导致政府失信的原因之一。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一招商引资就要出台政策,但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政府的“小身体”已经负荷了太多大巨石。一位县长直言,长期以来,基层政府招商引资互相竞争、攀比的情况十分普遍。一些地方做承诺时,没有计算自身承受能力,为了完成任务闭着眼答应这个、答应那个,等企业落了地才发现这个达不到、那个也弄不成。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书记张占林表示,一些干部代表政府做承诺时,出发点就不对,一心只想把投资引进来,后续的事情就不管了。有的人认为“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干不了多长自己就走了,后任谁来谁管。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害了企业也害了政府。
3
以正确政绩观重塑诚信政府
政府诚信,是建设“信用中国”的题中之义,也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接受记者采访的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强烈呼吁,地方政府应以正确政绩观和发展观来看待和处理政府失信问题,真正做到按规律办事,提高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区长张如红说,当前地方政府要着力消化解决历史债务,全力降低政府负债并将其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必须保持理性,真正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实现路径,“过去那种寅吃卯粮、铺摊子上项目、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必须要改变了。”
政府诚信要有财力保障。鄂托克旗委书记曹文清认为,要清理负债就得“过紧日子”,困难就要有困难的样子,尽量减少不必要支出,给完成“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和化债留足资金空间。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市政建设、改善民生,都要看菜下饭、量体裁衣,避免再走上“盲目举债保发展,无力还债成被告”的老路。
公职人员的诚信与政府诚信密不可分。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盖志毅表示,公职人员尤其是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明确“职务行为”观念,代表政府履职许诺时,不能一拍脑门信口开河,要切实转变作风,提升科学履职、诚信履职的能力。
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应通过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挥棒”,引导地方政府实事求是谋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重塑政府诚信。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