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成功下线,标志着中国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首次实现了自主研发,实现了超大直径盾构机关键技术的创新。
中交天河集团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刀盘直径15.03米,总长135米,总重量4000吨。下线仪式在天河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常熟基地举行。
“振兴”号的“脸庞”是一个直径15.03米的刀盘,上面涂着红色。在刀盘的中央,有一只可爱的卡通熊猫。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过几种盾构机,在刀盘上画不同颜色是很常见的,但这是第一次看到在刀盘上画卡通人物。
工作人员称,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我国独有的。事实上,这台盾构机独特的技也是我国独有的。中国机械工程协会掘进机分会秘书长宋振华说,与以往相比,“振兴”在国产化盾构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的盾构机实际上在2009年左右开始发展,”宋先生骄傲地说。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已从9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发展到90%以上的国产零部件。”
除了国产化比率极高之外,“振兴”之所以能被冠以“中国第一”的原因,也体现在它在一些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据中交天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伯阳在仪式上介绍,“振兴”号上首次采用了自主研制的常压换刀装置、国际首创的全自动智能化管片拼装技术、先进的智慧化远程监控系统技术、独有的绿色环保技术及泥水循环系统等自主核心技术,多项创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自主能力的意义不仅在于防止中国制造企业“卡在脖子上”,更在于使我国企业在面对外国制造企业的“超额收费”时有讨价还价的本钱。对于所有进口工程机械产品,只要中国企业开始自主研发,即使研发没有实现产业化,价格也会下降30%,“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证实。”如果我们能实现工业化,价格可以降低一半。”
“振兴”将服役于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该工程已被中国工程院5名院士和16名业内专家评为中国最困难的盾构隧道之一。正值在这个极端挑战的阶段,振兴将与德国的赫里克盾机并行建造。
事实上,它不仅在国内与国外同行竞争,而且慢慢走向海外。2018年3月和9月,中交天和自主研发、分别用于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和印尼雅万高铁工程的两台盾构机成功下线,刷新中国制造盾构机出口海外的纪录。而在此次下线仪式上,《环球时报》记者还了解到,直径8.98米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不久也将出口马来西亚,用于该国东海岸铁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