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被称为“工业之母”“国之重器”,对于制造业水平提升具备极强的战略意义,是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在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
数控机床即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中国在数控加工技术领域长时间与世界存在较大差距。国内高科技产业的一些关键设备,如大型机组转子,芯片生产线,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军工产品生产线等都依赖于国外进口的设备。而且,受到制裁和禁运的影响,很多设备甚至都买不来。数控加工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和工业的发展。
今天我们从机床的前世今生说起,看看格力在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历史上的机床:
最早机床雏形
早在两三千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知道借用工具协助生产,于是制成古代树木机床等机械。树木机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机床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机切削工件。
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这台机床是一台试验性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尔逊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产出来。
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
1958年,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X53K1三坐标数控机床。这台数控机床的诞生,填补中国在数控机床领域的空白,也是亚洲第一台数控机床。
然而,在X53K1诞生之后,中国的数控技术领域的发展出现了长达30年的停顿期。在此期间,德国、日本等工业国家都陆续开发、生产及使用了数控机床。
蓬勃发展的德、日数控加工技术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在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数控加工技术发展。德国于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数控机床蓬勃发展,出口遍及世界。
日本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而后1978年产量(7,342台)超过美国(5,688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进击”的格力数控机床
《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上升到新高度。2016年7月23日,董明珠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表示:“两年后把数控机床做到最顶级,为中国的企业服务。”
今年两会期间,董明珠在广东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兴奋地说道:“德国先进的机床转速也才30000转/分钟,格力数控机床已经可以做到32000-40000转/分钟,公司已经初步在应用自己生产的产品了,也将逐步替代国外产品,我们已完成自主生产数控机床。”
目前,格力已生产出转速高达40000转/分钟的数控机床。
石墨加工中心GA-LM540
特殊材料加工类数控机床:石墨加工中心GA-LM540。高刚性、高转速,保证良好的表面加工效果,可以根据需要匹配40000转/分钟以上主轴转速。广泛应用于玻璃热弯模具、电极等加工领域。
五轴加工机床GA-F350
2017年6月,格力成功自主研发出首台五轴机床,标志着格力正式踏入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领域。同时,格力也在进行着机床加工线体的研发,用最优的机器换人方式,提高加工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格力最新的五轴加工机床GA-F350,中心额定转速已达18000转/分钟,最高转速20000转/分钟。
模具加工机床GA-V6090
格力模具加工机床GA-V6090,金属高速精密加工中心18000转/分钟,最高转速20000转/分钟。
格力数控机床研发人员表示:“数控机床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开发方向,是代表国家基础工业的国之重器,格力作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代言人,有责任有义务去研发制造国家急需、国外垄断的高端数控机床,我觉得我有使命感。”
格力在数控机床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主研制的数控机床精密程度比肩国际水平,为中国制造注入了新动能。格力将继续以自主创新深耕高端装备领域,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赋能,为助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而不懈奋斗。
(原标题:“进击”的格力数控机床,中国制造升级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