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市场的逐渐回暖,让我国众多的机床企业呼吸到了久违的新鲜空气,很多中小企业也因此得到了宝贵的“回血”时间。2018年,国内机床行情持续向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1-5月,金属切削机床累计生产23.2万台,同比增长5.5%,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累计生产8.3万台,同比增长5.1%;金属成形机床累计生产11万台,同比增长0.9%;金属切削工具累计生产198815.1万件,同比下降10.9%;铸造机械累计生产90.9万台,同比下降13.1%。
机床市场的逐渐回暖,让我国众多的机床企业呼吸到了久违的新鲜空气,很多中小企业也因此得到了宝贵的“回血”时间。2018年,国内机床行情持续向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1-5月,金属切削机床累计生产23.2万台,同比增长5.5%,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累计生产8.3万台,同比增长5.1%;金属成形机床累计生产11万台,同比增长0.9%;金属切削工具累计生产198815.1万件,同比下降10.9%;铸造机械累计生产90.9万台,同比下降13.1%。
订单不断固然可喜 核心技术还需努力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的产量均有所上升,这也表明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正逐渐扩大。近段时间,笔者经常听到行业人士说的一句话就是“公司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厂里连样机都没有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毕竟一个企业是否发展得好,首先看到的就是其是否盈利,能够持续接到订单,从很大程度上就证明了一个企业的实力。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要求愈加迫切,这一转变也直接对机床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目前机床行业来说,虽然企业订单不断,然而要想持续发展,并且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中突出重围,就必须加强核心技术攻关。20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我国通过长期的努力,已经在制造业大国行列站稳脚跟,但是与制造强国相比难免还存在着差距,归根结底,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还是核心技术积累不足,导致机床行业转型升级遭到制约。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在《求是》撰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述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意义、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制约因素以及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着力点。文中特别指出,传统产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焕发生机活力,就要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的高端化改造及相关流程、产品、模式创新,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目前的机床水平仍居世界第三阵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工业起步晚、积累少、底子薄,这都是我们明显的弱点。要想走到世界机床行业的前列,就必须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为了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我国多年来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然而核心技术的攻关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无数技术人员的心血去铸就。
如今,我国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也还被诸多因素所制约,基础研究支撑不够、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到位、创新人才的制约日益突出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在基础研究投入方面,我国近年来虽然持续加大力度,但依旧显示出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短板明显等方面的特征。对于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基础研究意愿低、投入少、能力弱都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这样的情况反映到整个制造业,就导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力不足、进展缓慢、效果欠佳。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足和从事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创新人才短缺也依旧存在,这些问题需要的不仅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必须让整个行业共同合作、齐心协力,方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抓住行业发展黄金期 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然而这么多年我们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回首过去、对比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虽不足以沾沾自喜,可也不能妄自菲薄。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想完成心中的理想,首先要做的,就是有一个理想。
目前机床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整个行业也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催生和培育新兴产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通过市场、企业、政府、教育等多方面的通力协作,共同完成机床行业转型升级,向着制造强国的目标发起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