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建设制造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是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指南。自2015年5月实施以来,工业基础能力稳步增强,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高端装备成果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了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了质量效益提升。
近日,有两则科技新闻令国人自豪:
一是国防科技领域。一张换装国产太行发动机的歼20出现在网络上,同时高调曝光,成都航宇突破了西方封锁,独立研制出了与西方王牌同等质量的四代机叶片,寿命达西方水平,终于解决了国产歼20一直用俄发影响全速生产的难题。
二是手机通信领域。华为在德国柏林IFA2017大展上举办了全球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麒麟970芯片。麒麟970是全球首款内置神经元网络单元(NPU)的人工智能处理器。按照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的说法,即将在德国慕尼黑发布的年度旗舰Mate 10搭载麒麟970处理器后,手机的速度、续航以及功能性方面,将会远超三星今年发布S8、Note 8旗舰手机和苹果即将发布的iPhone 8。
中国制造再一次让人“芯动”!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企业在各方面都有了惊人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见多识广;中国企业学习和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中国制造”已经让世人刮目相看。
然而中国制造业向来“大而不强”,由于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大部分制造企业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下游。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开始意识到自主创新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逐渐加大了技术研发的投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比如2014年,中国高铁在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两大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化,改变了过去核心系统依赖进口的状况,也意味着中国高铁动车组已完全成为“中国创造”。如今中国不仅建成了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网络,并成功把高铁技术输出国外,让中国高铁成功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又如机床行业。曾经有统计显示,中国80%的高端数控机床依赖进口,但是现在,中国高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已经不再由国外厂商完全控制和垄断,而开始拥有了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话语权。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在2012年沈阳机床集团经过近5年的潜心研发,成功开发出当代先进的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诞生了首台国产智能化数控机床。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在很多方面仍然缺乏核心技术。比如我们现在的乘用汽车自动变速器100%是从国外进口的;高速列车上的自动装置同样100%进口;工程机械里边大功率、调速、齿轮装置90%都是从欧洲和日本进口;国内生产光纤的设备100%进口。有统计分析称,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核心技术落后,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差距为12年,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差距至少20年,在机床等大型加工中心制造技术领域,这一差距是12年。
尽管经过过去四十年的大力培育和努力探索,特别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主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过度注重量的扩张,忽视质的提升,继而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规模扩张没有能够与质量提升同步推进,"中国规模"也没有有效体现在"中国制造"上,更没有上升到"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
反映在制造业排行榜上,很难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从全球制造商集团编制的2017年度(首届)《全球制造500强》排行榜看,中国大陆入选的企业共有57家,其中入围榜单前十强的企业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以及上汽集团。相较于不久前《财富》杂志刚刚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国大陆有109家企业入围,入选《全球制造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减少了近一半,不仅远低于美国的入选企业数,也比《世界500强》排行榜中被中国拉得很远的日本少了近30家。可见在制造业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要想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是玩不动的,也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中国企业大而不强、强而不优、优而不名,不仅在《世界500强》榜单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全球制造500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有一个笑话经典地描绘着这个无奈的事实:我们只会用装美国CPU的手提电脑,装上微软的系统,收互联网传来的邮件,一看是美国的订单,要买10000部CDMA手机,忙用惠普的打印机打印出来,用施乐的复印机复印发给每一个部门。采购来美国飞兆半导体公司的手机芯片和美国芬可乐模具钢来开模,用美国的辛辛那提注塑机生产出手机壳,手机壳的原料是美国GE公司的,最后请来100个中国员工用美国通用的电动螺丝刀组装手机,手机外观用3M的胶纸检测,用美国美亚MEYER的量具来保证品质,最后成品是用美国船运公司的船运到美国,换回来一些美元,还不能忘记付给美国高通公司一笔CDMA的专利费。这就是事实。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建设制造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是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指南。自2015年5月实施以来,工业基础能力稳步增强,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高端装备成果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了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了质量效益提升。
当前制造强国建设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全球制造业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中国制造不仅要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低端产业的竞争压力,还要与发达国家争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赵海均:让中国制造“芯动”起来
发布日期:2017-09-20
浏览次数:334
上一篇:格力数控机床面世 工
下一篇:威海市政府职能转变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