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发布《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刚满一年,上海在制造业上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近期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13.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实现了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
无论是重点行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振华重工、上飞制造、海立股份等都在信息系统和工业自动化领域进行了初步尝试或深入探究。
据了解,振华重工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主要在于用机械代替人工,并通过智能化信息系统,实现精益生产,提高工厂运作效率。其中,大梁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引入了带移载机构的悬臂机器人,能采用参数化编程技术快速编程,实现柔性化生产,立焊跟踪技术也能提高焊接质量。
振华重工工艺部总经理王兆荣介绍,由于分段内部焊接环境恶劣、空间狭窄,烟尘、弧光、高温等问题严重,且打磨工作量大、质量差,所以引入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极为必要。
上飞制造是中国商飞旗下的飞机总装制造中心。目前,基地拥有C919的5条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并引进了大量数控设备,建立了数字化工艺设计、制造执行系统(MES)、PDM系统(IDEAL平台),整体上提升了我国飞机装配、零件制造的自动化水平。
压缩机制造企业海立股份则于2007年便开始了自动化探索,初期引进了工业机器人、RGV小车及条码管理,并进行了多品种多批次生产模式的系统排程。2011年,公司进行了大规模工业机器人连线,2015年底基本建成数字化工厂。
总体而言,智能制造布局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海立股份为例,投入工业机器人后,其位于上海的生产基地在10年间生产成本降低了七成。
不过,这都只是开始,与真正的“智能工厂”还相去甚远。振华重工坦言,目前公司所使用的制造方式主要仍为人工焊接。
上飞制造科技管理部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当前只是部分具备“局部智能制造”的特点,零件加工、结构装配、总装测试、检验测量等过程中仍存在大量手工操作环节,在智能工艺设计、智能生产管控、智能物流方面仍未“打通”,也就是说,5条产线单独走,没有形成闭环。
在海立股份的规划中,真正的智能制造系统要实现产品端到端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即从客户需求到销售执行,全部实现数字化、可视化、跨区域的统筹管理。受制于成本控制,公司目前可以实现的最小批量生产为300台/次,但目标要达到50台/次。
随着制造业的整体回暖,上海积极推进的生产性服务业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制造业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主要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为主要投入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共有10个大类,包括: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等。
吉凯基因就是一家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作为一家疾病关键基因研究服务综合供应商,吉凯基因从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脱节的痛点入手,创立“医生合作+科研服务+产业化支持”的发展新模式,不仅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还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吉凯基因建立的慢病毒文库,几乎覆盖了人类的所有基因,目前,公司与400多家三甲医院肿瘤研究领域的2000多名临床科学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1月,吉凯基因的转化医学研究院登记成立,临床与科研、产业之间的桥梁初步搭建。
智能云科则是一家面向中小企业的大数据公司,通过旗下工业4.0共享平台:iSESOL,公司可以连接与生产相关的一切核心资源:人员、工厂、装备等等,这意味着,一旦接入智能云科的系统,一台机床、一个车间甚至整个工厂的信息,都可以在同一云端上实现共享。
这对制造企业的意义在于,接入生产数据之后,智能云科将通过技术咨询、金融服务和运营服务等,扶持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完善的生态链。在发展规划中,智能云科还可根据大数据体现出来的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提供平台延伸出来的增值服务。
上海制造业增速创5年新高 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发布日期:2017-08-16
浏览次数:219
上一篇:从制造到“智造”宝安
下一篇:大连机床拖陷众多金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