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机床门户网,注册会员、发布信息,寻找商机一网搞定

让卖家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客服热线: 13325003550 总访问量: 26982951 产品数量: 988 商家数量: 18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业界动态正文

从制造到“智造”宝安启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6 浏览次数:228
    42宗价值555亿元的重大项目在宝博会上签约落户,“互联网 ”未来科技城选址落户大铲湾,石岩湖院士村在全国范围打响“院士争夺战”,空港新城与广深科技走廊规划浮出水面……2017年上半年,多个重大消息从深圳宝安区传出,引人注目。


近日,宝安区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536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达全省第三,动能强劲。作为深圳市面积第二大的行政区,传统的工业大区、产业之区,宝安区正试图寻找驱动经济车轮的“新引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常态下,传统制造业重镇如何抓住契机,走出一条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的道路?宝安区的发展轨迹,可为国内众多面临产业转型的城区提供怎样的启示?


非房地产投资增速翻倍


从数据看,上半年宝安区经济发展形势可谓喜人。今年上半年宝安区GDP总量达1536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市增速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3048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31亿元,增长37.8%;税收收入329亿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亿元,增长13.1%。


从全省看,宝安区上半年经济总量在全省十强区中排第七,与第五的越秀区(1568亿元)、第六的黄埔区(1557亿元)差距较小。经济增速方面位居第三,仅次于天河区(9.6%)与龙岗区(9.6%)。


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实体经济之区,工业在宝安区经济增长中占据近半。从产业结构来看,宝安区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对GDP贡献占46.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48亿元,同比增长9.2%。另一方面,二、三产业比重达到49.3:50.7,工业与服务业呈现“双轮驱动”之势。


上半年,宝安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1.2亿元,同比增长37.8%,增速居全市各区第二。从投资类别来看,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6.1%;非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2.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六成;工业投资累计完成50.72亿元,同比增长83.1%。


具体到各街道,新安街道完成62.15亿元,西乡街道完成53.42亿元,在总量上相比其他街道有较大领先。燕罗、沙井、新桥街道的GDP增速分别达到9.6%、9.5%、9.3%,各街道均完成年初制定目标任务。去年底,宝安区街道“六变十”,记者注意到,新分设的4个街道均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宝安区将以目标导向补齐短板,继续推进“9·800·669工程”落实——即全年GDP增速高于9%,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消化拆除违建669万平方米,推动全区下半年经济增长9.2%以上。


宝安区区长姚任表示,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契机,将宝安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抓手,加快编制、实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宝安片区)综合规划,打造“深圳质量、宝安智造”新标杆。同时,强力推进两轮街道发展战略271个固投项目、172个产业项目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夯实新一轮改革发展根基,力争“十三五”末期各街道产值超千亿元、税收超百亿元;强力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做优“党建 360°”服务联盟等,打造全国党政服务最优区。


“隐形冠军”成增长主力


与福田、南山相比,宝安区的龙头企业更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例如推出国内首条工业4.0智慧工厂示范线的德富莱,机器人领域的中源智人、安泽智能等。在今年宝博会400多家参展企业中,有100家是龙头、上市、500强企业,占参展企业的25%。这些“隐形冠军”成为宝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梳理宝安区上半年经济数据可见,龙头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上半年,宝安区内工业百强总产值1563亿元,同比增长22.3%。百强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1.3%,产值过1亿元的企业达到515家。创维—RGB上半年产值已过100亿元,欣旺达、大族激光、华讯方舟、富葵精密4家企业产值已经超过50亿元。


与此同时,宝安区正不惜重金吸引名企落户。今年宝安区年度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奖励计划规定,知名跨国公司、大型央企、民营龙头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等将总部迁入宝安或在宝安新注册区域性总部,且实际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一次性奖励500万元。


数据显示,上半年,宝安区新引进中建南方、中能建、正威、腾讯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宗,总数达到11宗。签约引进项目47宗,大企业落户步伐明显加快。


一批重大项目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组成。据了解,目前宝安区正在推进44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279.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7.95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53.51亿元,高于去年同期10%。此外,118个区级重大建设项目进度加快,其中,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83个,总投资420.47亿元,社会投资重大建设项目35个,总投资850.66亿元。


近期,一批优质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宝安,42宗项目总投资额约555亿元,包括两院院士入驻合作、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合作、招商港口、特发集团、TCL、vivo深圳总部、哈佛康道营养干预、思贝克集团总部基地、浪潮集团、中海智能装备科技产业园等,涵盖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互联网、物联网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文化创意、城际产学研合作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将分布于宝安重点规划的几大区域中,成为支撑宝安发展的未来“增长极”。

高端创新资源“青睐”宝安


2014年,内华达大学物理学博士王界兵从美国回国,辞去外企高管职位,加入深圳“孔雀计划”,创办了前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7年初,该公司宣布落户宝安,并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处理芯片“云芯一号”。


“我感到这里充满了创业的活力。我经常去咖啡厅坐坐,能见到许多人在谈论创业、工作的想法,大家的工作热情很高,这种活力四射的气氛和我在美国硅谷感受到的十分相似。”谈到宝安的创业环境,王界兵脱口而出。


王界兵的选择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掌握尖端技术、填补产业空白的企业与团队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融、创新中心福田区或南山区,而被宝安的创业环境所吸引,前来落户。


“南山区的高科技企业很多,中小企业有时反而会被‘冷落’。宝安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非常重视,政策补贴、地理位置反而更好。”深圳市德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峥说。德航智能是一家专注于产业链细分领域的特种计算机制造商。


今年上半年,宝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222家,已提前达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总量达2000家的发展目标。在22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818.6亿元,同比增长15.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宝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量1107家,这一数字甚至超过南山区(1104家)。就在今年,宝安区高新企业呈现出“井喷”态势。


面对这一形式,宝安区正大力为高新企业拓展创新空间。今年来,已挂牌的科技桃花源达11个,近期还将有10个科技桃花源认定挂牌,挂牌后今年将实现新增21个科技桃花源,新增拓展创新研发空间175万平方米。按计划,宝安区今年将拓展创新研发空间300万平方米。


创新载体的增加,为各类项目快速落地奠定了基础。2017年,宝安区科创局跟进科技招引项目446项,其中389项已入驻宝安,入驻总量较去年增长80%。此外,还引进了法国线上游戏主题平台项目、香港防伪图码项目、香港创客教育项目、香港三川高科、香港天成盛世公司5个海外和粤港澳项目。


招商引智掀起“院士争夺战”


近年来,一场各显神通的“院士争夺战”正在国内数个城市间悄然打响。


去年初,青岛市李沧区将区内一处房地产烂尾项目改头换面,建设了国内首个专门延揽院士的人才高地——青岛国际院士港。武汉光谷推行“院士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聚集58名两院院士帮助企业一对一解决问题。早在2010年,深圳就出台了“孔雀计划”,专门吸引高端人才。


深圳与青岛的“硬碰硬”在今年5月掀起高潮。5月3日,集聚大批院士的“中国深圳石岩湖国际院士村”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湖畔启动建设。宝安区提出“成建制、整团队引进诺奖得主和院士科学家群体”,发展“院士经济”,打造“院士宝安”。依托院士村,宝安还将建设全球院士实验室、诺贝尔中心、诺贝尔/院士产业园,打造世界级科技转化中心。


虽然起步较晚,但依托于一线城市的“招牌”,加上名目众多的优惠政策,石岩湖国际院士村的吸引力不容小视。2个月间,宝安区已公布罗杰·大卫·科恩伯、卡尔·巴瑞·夏普莱斯2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饶子和院士、王佛松院士、郭位院士、吴岳良院士、汪集暘院士、姚建铨院士6位院士进驻石岩湖国际院士村。此外,还聘任孙家栋等15名专家为宝安区人民政府第二届科技顾问,新认定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41人。


与此同时,宝安区也向身边的智力资源抛出了绣球。7月16日,宝安区与南方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宝安区将与南科大在科技、教育、人才领域展开战略合作,共建南科大—宝安技术转移中心、通用航空合作基地等一批科技合作平台,共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南科大—MIT机械工程实验室等一批教育项目,成立南科大—宝安区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就人才引进、培养、安居等目标探索创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宝安区特别提出希望借助南科大“人才蓄水池”功能,提升高端教育资源、高层次人才短板,加强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力量,南科大将在3年内为宝安引进5名全职院士、10名“千人计划”专家。宝安区还将与南科大合作共建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创新示范中心,协助完成年内十条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


“人”的聚集带动创新平台的迅速增长,进而促进创新资源加快聚集。据了解,目前,宝安区正在向深圳市申报组建4个诺贝尔实验室。上半年间,组建了1个院士工作站(姚建铨院士工作站)、1个创新联盟(智能硬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增科技创新平台20个,全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达138个。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128家设立了研发机构。


■观点


坚守制造业一样可以有未来


近日,经济学者罗天昊撰文指出,许多地方视传统产业为畏途,欲以新兴产业破局,但新兴产业的崛起需要时间,其竞争很快将从蓝海变为红海,而期间,地方政府如何支撑既有的格局,等到开花结果?


他以佛山为例,认为佛山具有坚固厚实的实体经济、强盛丰茂的本土经济、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内生式发展,“三体一式”。坚守制造,坚守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一样可以有未来。“守正出奇,对于多数城市来说,是必须遵循的铁律。”


这一观点,与宝安的发展轨迹不谋而合。“没有产业就没有宝安的未来,宝安的发展路径一定是产业产业再产业。”在多个场合,宝安区委书记黄敏一再强调。而如何保证产业空间,成为许多传统产业重镇共同面临的难题。


从历史看,宝安区以“三来一补”率先布局,一度被誉为“世界工厂”,工业厂房、工业园区遍地开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三来一补”时代的工业用地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业态乱、产值低,各园区发展良莠不齐,加剧了宝安土地空间资源紧张。


具体来看,宝安区老旧工业区较多,产业空间有限,一部分发展壮大的企业只能寻求外迁发展,影响本地经济增长;厂房租金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成为阻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宝安区欣旺达公司为例,该企业2016年产值87亿元,纳税总额达1.34亿元,但没有自有厂房,5个工业区为分散租借厂房,租金成本达4000万元,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及增资扩产。


为此,宝安区在全国率先推出《深圳市宝安区工业控制线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工业红线”和“工业蓝线”,以“两线”为基准,划定不少于70平方公里的工业控制线。今年,宝安区初步划定了80.51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块线,为区域产业长远发展树起制度保护屏障。


针对龙头企业产业空间需求,宝安区还灵活地开辟了连片城市更新的“大族激光模式”。宝安区在福永街道重庆路一带物色了一块10万平方米的产业用地,其中包括2万平方米空地和8万平方米旧工业厂房。根据大族的企业现状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整备和统筹协调,以“带产业项目”挂牌的方式将原有工业用地出让给大族激光,最终确定除1万平方米作为城市配套外,另外9万平方米用于引进大族激光。


“几套班子成员要挂点企业,持续开展企业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一定要想尽办法留住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宝安区区长姚任表示。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