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历史系文科生到数控机械技能的专家,从学徒到获得泰兴市十佳技术能手、泰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技能状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名匠”等等。42岁的泰隆减速机集团员工凌建军,用近20年的执着,诠释着“工匠精神”。
走上数控机床这条路,凌建军纯粹是误打误撞——他是位彻头彻尾的文科生,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
大学毕业后,凌建军曾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孤身一人到处闯荡,足迹遍布深圳、上海、天津等地。他做过营销员、文员,待过十几家公司。直到2000年,位于泰兴的江苏泰隆集团公开招聘工人。这一年,凌建军轻松考上了学徒工。
为了尽快掌握技能,凌建军每天早上7点上班,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每月工作时间都在300小时以上。一般系统常用指令有四十种左右,加上不常用指令超过一百种,而西门子系统则有上千种指令,只用了两三个月时间,凌建军就掌握了机床操作技能并能单独上机操作。
为了进一步掌握核心加工技术,他经常抽空到泰州高职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学院四处拜师,学习关于数控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他从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企业数控加工的骨干。
要开发出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加工精度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大山。填补国内空白的核电5000kW以上大功率立式齿轮箱机组、特大水泥立磨减速机等产品,其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到七级甚至五级精度,传统的加工设备不可能满足。为了保证产品加工精度,保证新产品的顺利面世,凌建军积极会同公司信息中心、设备管理科、工艺科等关键部门的工程师,共同研讨改善机械加工参数。经过反复理论与实践的探讨论证,成功解决了关键零部件的加工精度的难题。
公司购买的卧式加工中心,加工工件校调耗时,凌建军与同事一起分析研究,创造性地编辑了坐标系转换程序,仅需一次校调,其余坐标系自动后台换算,镗杆自动伸出至安全位置,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公司承担的国家减速机轻量化课题,凌建军和同事们一起通过修改加工工艺,调整热处理参数,重新选用刀具,修改加工程序,稳步提高了薄壁件加工的精度。然而,精益求精的凌建军不满足于现有的加工效率,经过长期摸索,调整加工参数,在质量保证前提下,薄壁件箱体的加工效率提高了30%。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凌建军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研究、技术攻关,为企业创造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利益已达几千万元。
十几年的磨砺,凌建军成为单位乃至省内数控行业的技术高手。他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技能比赛,先后获得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泰州选拔赛职工组加工中心(四轴)一等奖。
从历史系文科生变成数控机械技术专家


上一篇:松山湖向世界一流机器
下一篇:机床行业新一轮市场需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