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共和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哈尔滨华德学院的创办人、校长顾德库振奋于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开始了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探索之路。在哈工大这片沃土上,华德从“哈工大培养边远地区短缺人才大专班”起步,后经历了“哈工大机电学院本科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四个发展阶段,是省内最早开办工科、最早从事民办本科教育的高校。2011年,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办学实力,被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哈尔滨华德学院”,从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13年,国家教育部倡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2015年《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指导意见》指出: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华德作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首批理事单位之一乘势而上,借助自身已具备的优势和潜力,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落地人才,持续深化应用型教育改革,加大政校企合作,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扩大校企合作成果,走出了一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发展之路。
哈尔滨华德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持续加强招生、培养过程、就业一体化建设,在“一把手”工程的体制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形成了“就业范围广、就业质量高、入职工作稳定”的就业特色,确立了“全力保障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努力通过政校企合作把更多学生送到优秀的用人单位和适合的岗位上去”的工作目标。目前,学校与全国数千家企业保持着紧密联系,建立了包括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在内的300余个较高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毕业生年初次就业率居于全省普通高校前列,年终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
为推动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质量双提升,近年来学校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校企联合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践基地等形式,将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需求、标准前移至学校,将企业仪器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请进校园,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此同时,学校定期组织教学单位开展“四表分析”(《行业与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需求趋势分析表》、《现有课程体系培养能力分析表》、《现有教师教学能力分解表》、《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分析表》),下大力气开发和培育就业基地,通过举办及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赛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等基础上,不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大专业教师赴企业培训与“企业师资”引进力度,同时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2008年6月和2010年7月,学校分别与世界500强企业台达集团的子公司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台达机械班”和“台达电子班”,双方共建实验室、共办技能比赛、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并为学校教师赴企业培训提供条件。截至目前,学校以订单班模式共向该企业输送了264名优秀毕业生,作为企业的优秀合作院校,公司所在地苏州市吴江区政府奖励学校人才基地建设经费40万元。2009年5月,随着“华德中兴通讯NC学院”的成立,学校开始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人才。
近年来,学校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深度合作成为学校推进产教融合、促进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又一典型做法。2007年8月,学校赴长三角地区开展就业市场调研期间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建立联系。此后,公司开始招聘学校毕业生。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学校主动适应企业实际需要,积极破解合作障碍与难题,大胆探索和实施学生受益、企业受益的最佳合作模式。近年来,学校开始以“3+1”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具体做法是学生大三年级通过企业来校的招聘会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大四年级在校内实训中心接受“企业课程”,强化岗位技能后,到企业实际岗位进行实训,并依据岗位工作设定毕业设计题目,学校与企业建立“双导师制”指导学生的实习与毕业设计。学生实训结束,全部通过企业内部竞聘至技术管理和技术辅导类岗位。此种模式为学生搭建了到知名、优秀企业工作的“直通车”,为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提供了多层保障,受到企业和学生的良好评价。2015年3月15日,学校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共建人才订单班合作协议书》,建立“吉利班”。同年6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人才培养基地”在学校揭牌成立。
截至目前,学校已向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输送了221名毕业生,他们大部分已经被提拔到相应技术和管理岗位,表现优异的已被提拔担任物流配送科科长、总经理办公室现场管理岗位和分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招聘经理等。吉利公司的领导这样评价华德毕业生:“在吉利的华德人敬业爱岗、团结、坚毅、沉得下去、留得住、在各项工作中又能脱颖而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广、又上得去”的品牌形象已在吉利各厂区间广泛传播、广受认可,期待更多华德学子加入吉利!在“吉利校企合作2016峰会”上学校荣获吉利汽车“最佳校企合作单位”。此后,学校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并签署“成蝶计划”定向班协议,同时“吉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在学校揭牌成立。所谓“成蝶计划”是指:将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在特殊技能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所需的优质的、可塑性较强的基础性人才比作未成蝶的“蛹”,学校通过基础教育将人才培养成为企业实际需要的“蛹”,然后校企共同努力促使人才“破蛹成蝶”。实质上是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将企业实际岗位所需技能全部转化为课程,将职业技能培养“前置”。截至目前,集团已共计赠予学校教学实践用车3辆、发动机5台和教学设备款15万元,并为学校培训专业教师5名。未来校企双方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教师培训、项目研发、资格认证、合作质量评价等,并将尝试从大二学年开展“成蝶计划”定向班。
以上一系列做法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突显了学校应用型的特点,加快了学校转型发展的步伐。25年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2.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有“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最美青工”、“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累计获得技能大赛1400余项奖的4000余名技能尖子,有数百名成功考取硕士、博士的深造尖子,还有百余名成功创业的青年企业家……
哈尔滨华德学院秉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治学传统,坚持“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将办学目标确立为“建设公益性、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民办本科名校”。在2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与供给模式,持续加强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使得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满意度双高。“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科学实施好转型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携手更多龙江优秀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同时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同全国各地企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促使学生“破蛹成蝶”和各地区经济繁荣贡献力量,为实现华德梦、中国梦不懈努力。
哈尔滨华德学院携手500强产教融合促蛹成蝶
发布日期:2017-07-03
浏览次数:257
上一篇:“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
下一篇:变输血为造血 汉智转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